7月5日,一场酣畅淋漓的喜雨,给盛夏的安陆带来些许凉意,也给涢水两岸旱情带来极大缓解。
风停雨驻,棠棣镇李园社区69岁的董兵山,像往常一样牵着牛儿在河边放草。“养牛卖钱自己得,政府还会给补贴。”董兵山乐呵呵地说,河畈水草茂盛,是天然牧场,养牛成本低、效益高,他家的牛最多发展到19头。
今年5月,他卖掉6头公牛,收入4.12万元,补贴还能领几千元。“这头牛预产期在下周,那头牛10月份生产,还有2头明年开春下崽。”董兵山介绍,凡是母牛,留下产崽,公牛拿去卖钱,也好给新生的牛崽腾地方。
“老董这人吃得苦,除了在家侍候肢体残疾的老伴以外,其余时间都在河边打理他的‘养殖场’。”李园社区书记陈敏清介绍说,今年4月,镇领导专门给送来50只鹅苗让他养,还提供了80公斤鹅饲料。“在老董的精心照料下,短短几个月,最大的鹅已有5斤多。”
董兵山的“养殖场”,其实是河堤外杨树林下搭建的简易牛棚和一个用来堆放越冬草料的仓库。棚外,用小木桩、编织袋等材料围成的栅栏,是大白鹅的生活场所,“喂养区”“休息区”“散放区”泾渭分明。
“第一次看到他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创业,很感动!”驻村干部、镇水管站站长周少平说,老董每天起早贪黑,家里、养殖场、河边“三点一线”地跑,却乐在其中。
现在,有镇村领导、包保干部的支持,他干劲更足,对脱贫充满信心。“没有谁愿意当矮子!”董兵山盼望早日甩掉“贫困帽”,也好让离异的儿子能再娶上媳妇。
李园社区扶贫工作屋场院子会 陈敏清摄
今年以来,棠棣镇调整李园社区干部队伍,选优配强驻村力量,全力展开精准扶贫“春季攻势”“夏季攻势”,通过“屋场院子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找准致贫原因,为19户65个贫困人口“量身定制”帮扶办法,送幼苗、送饲料,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自主脱贫。
目前,该社区在董兵山的带动下,先后有5个贫困户发展养牛、养鸡、养鸭、养鹅等养殖产业,20多个贫困人口到村内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据了解,2017年,棠棣镇为25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落实奖补资金4.435万元。今年,全镇475个贫困户中,“量身定制”种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达120户,占25.3%,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