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中国粮机之都。
上世纪60年代,由上海迁入的粮机厂曾撑起这里工业经济半边天。
半个多世纪过去,经市场经济强力推动,国营老厂裂变出永祥、顺昌、碧山等近30家产品关联度高、技术资源共享的民营企业,并逐渐形成年产值10亿元、占全国粮机市场份额三分之一强的产业集群。
当下,面对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安陆粮机集群路在何方?7月中旬,记者走访部分安陆粮机企业,管窥部分粮油机械制造商通过跨界合作、品牌建设抢占行业高点的稳健发展路径。
深耕市场细分领域 智能农机安陆造
点开APP,品种、公斤、测试量等主要参数一目了然,只需两三步简单操作,机器便可自动播种、施肥。
永祥粮机车间▲
在安陆市永祥农机装备公司,总经理叶元文不无自豪地聊起公司拳头产品——水稻智能侧深施肥机。上半年,这种用手机就能控制的智能农机已售出152台。
这,正是安陆粮机企业进军智能农机市场的创新实践。
近十年来,随着国内粮机总体需求量逐年递减,加之粮油加工产业产能过剩,粮机市场空间渐渐萎缩。
为迎战市场变革,湖北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顺昌、天意粮机和飞龙农机等企业成立永祥农机装备公司,通过立足既有优势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将产业版图扩大至农机领域。
永祥粮机参加展览▲
为尽快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建之初的永祥农机采用了一种“笨办法”:从国外购入先进农机,再进行拆解找差距。
叶元文直言,对比美国满胜公司的播种机,彼时大多农户所使用的机械只相当其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水平,想要在短期内缩短这一差距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此,农机公司技术班底决定“剑走偏锋”,从竞争压力较小的侧深施肥机入手,填补国内此类农机市场空白。
侧深施肥,即在快速插秧过程中,精准地将肥料埋置在秧苗根部3至5厘米处,相当于把养分送到其“嘴边”,便于吸收,省工省时,每亩能节约肥料、人工成本100元。
叶元文介绍,目前,该机型已被纳入湖北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目录,补贴标准为每台7000元。
据悉,除水稻智能侧深施肥机外,永祥农机还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着力发展智能农机,先后研发出低温循环烘干机、气力风选收粮机、精量播种机等系列农机产品,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
“今年,我们将加大智能化改造,强化与农机整机厂的配套关系,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深入分析用户习惯和市场走向,研发更多契合农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叶元文说。
十余年广而告之 品牌驱动开枝散叶
“榨油之道,我有一套。”经多年广告推广,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已广为人知。这句话的发出者,正是位于安陆的益加益(湖北)粮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在业界,拥有17年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经验的益加益公司,是名副其实的榨油机领头羊;在安陆,作为2017年初才投产的回归企业,益加益则是其粮油机械产业集群里的一员“新丁”。
2001年,在北京经商的黄运,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将目光投向当时方兴未艾的自动化小型榨油机市场,便与几位懂技术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规模较小的榨油机生产作坊,取名“益加益”。
那时,榨油机生意仅是被黄运拿来当副业做。
直到2008年,凭借不错的市场口碑,他的榨油机生意开始走上正轨,每月能售出1600到2000台。
随后若干年间,益加益公司又相继研发生产出榨炼一体化榨油机、专用生榨机、大型精炼油成套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并在全国设立了22个直营分公司,专门负责产品售后服务事宜。
益加益精炼油大型生产线▲
2014年,黄运决定:将公司主要生产基地迁回老家。
去年初,总投资2亿元、占地150亩的“益加益榨油机产业园”全面建成并正式投产。自此,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聚集区企业达到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
黄运表示,公司在积极推介自己、扩大知名度的同时,通过100个售后网点,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产粮大省乡镇一级。
截至目前,益加益已连续三次获原农业部农机推广鉴定,成为安陆粮机集群领跑全国的又一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