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党徽,在抗旱一线闪耀 ——安陆市党员干部抗旱救灾掠影

程荣东 2018-08-15 18:01

7月中旬出梅以来,长达月余的高温晴热天气,导致安陆旱情迅速蔓延,全市中稻受旱18.35万亩,占中稻总面积的四成。

大旱正值中稻孕穗需水高峰期,在“瓢水救碗谷”的火口,安陆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旱救灾一线,带领群众调水、送水、护水,帮助他们寻找水源、打挖深井、修缮沟渠管网、积极开展抗旱保苗攻坚战。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党旗,在抗旱一线飘扬;党徽,在抗旱一线闪耀。

01

“关键时刻党员就得上!”

持续高温,导致位于徐家河干渠安陆段面尾端的南城办事处2万多亩中稻“喊渴”。办事处不等不靠,通过调河水引客水,引领群众科学抗旱。

7月28日晚,肖扬村正在提水的泵站电机突然烧坏,3000亩受旱水稻正等着灌溉,而村里、组里都没钱。村支部书记胡光根得知后,连夜带领群众将自己承包工地上的电机运过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修,熄火的马达又欢快转动起来,哗哗的河水流进了干涸的稻田。

7月27日晚10时许,刘庙村地下水渠突然塌方,预制板块落入渠道造成淤塞,严重影响到刘庙、草庙、闭刘3个村抗旱。村支部书记柴林平连夜组织村里10名党员带领群众紧急抢修,经过20多个小时的紧张劳作,迅速修复了塌方的水渠,保障了4000余亩稻田的抗旱需求。

在杨林村,72岁的老党员万建国连续7天坚守抗旱一线巡堤护水的故事,被村民传为佳话。万建国说,关键时刻党员就得上,目前水稻的长势很好,收成没有问题。

面对严重的旱情,南城街道在19个村成立党员抗旱突击队,100余名党员奔走在抗旱一线,调水、巡堤、护水,为群众及时解决抗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02

“愚公”劈山引水来

“水来了,水稻有救了!”看着哗哗清水翻过山冈流进稻田,辛榨乡高庙村村民心里踏实了许多。

高庙村是辛榨乡地势最高的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3050亩。出梅以来持续高温少雨,村里的塘堰几近干涸,高庙村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

“一定要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高庙村党员干部群众发挥“愚公”精神,劈山引水,抗灾自救。

救命水从哪里来?村支部向乡水源踏勘小组求援,同时制定应急方案,组织劳力从邻近的岱塘水库翻水抗旱,以解燃眉之急。

党员干部和群众翻过山沟、穿过荆棘,终于在2组人迹罕至的小山坡后面发现了一处由低洼地形成的天然蓄水池。充分讨论、验证劈山挖沟引水的可行性后,踏勘小组决定劈山引水。

翌日上午,该乡迅速安排挖掘机上山清障、挖沟,形成了一个1米宽、1米深的引水渠。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新立电线杆7根,搭接电线500余米,将电力输送到了水源附近。

高庙村也第一时间组织了50余名劳力帮忙挖沟、铺布。70岁的老党员王光富,拖着残腿,奔波在湾里和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劳力。63岁的王明海,家中并无耕地,在得知村里组织劳力抗旱后,自带工具帮忙挖沟、清障。

经4天的通力合作,高庙村劈山挖沟引水,铺剅管80根,新挖引水渠370余米,使用大小抽水泵20台套,其中18台套抽水泵由农户自带,抽水近3万方,全村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03

水利“红马甲”活跃抗旱一线

7月31日下午2时,骄阳炙烤着大地,王义贞镇朱桥村朱家洼泵站狭窄的机房里闷热难耐。三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人,蹲在机房里挥汗如雨加紧抢修电机。

“刚启动抽了一天一晚上就闹毛病了,昨天我们几个‘盘’了一天没搞好。”60岁的村民张传海在一旁当帮手。

“我们一大早上在木梓乡张寨村抢修,接到求援电话后,8点半从那里赶来的。”埋头专注检修的“红马甲”曹才明说,旱情火烧眉毛,中午顾不上休息,要确保机器能快点转起来。

在抗旱的关键时候,一些水库堤坝的泵站易发故障,而检修是个技术活。遇到故障不及时检修,就会严重影响提水灌溉。连日来,一支支身穿“红马甲”的抗旱志愿服务队奔走在乡村田野,村民一个电话,他们就赶赴抗旱一线,热心为村民维护、检修抗旱设备,为大伙解燃眉之急。这些四处奔走的“红马甲”就是安陆市水利局党员抗旱志愿服务队。

据介绍,自抗旱工作启动以来,安陆水利部门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河东、河西两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在各乡镇巡回维修泵站180余座,确保抗旱提水设施及时正常运转。

7月中旬出梅以来,长达月余的高温晴热天气,导致安陆旱情迅速蔓延,全市中稻受旱18.35万亩,占中稻总面积的四成。

大旱正值中稻孕穗需水高峰期,在“瓢水救碗谷”的火口,安陆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旱救灾一线,带领群众调水、送水、护水,帮助他们寻找水源、打挖深井、修缮沟渠管网、积极开展抗旱保苗攻坚战。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党旗,在抗旱一线飘扬;党徽,在抗旱一线闪耀。

01

“关键时刻党员就得上!”

持续高温,导致位于徐家河干渠安陆段面尾端的南城办事处2万多亩中稻“喊渴”。办事处不等不靠,通过调河水引客水,引领群众科学抗旱。

7月28日晚,肖扬村正在提水的泵站电机突然烧坏,3000亩受旱水稻正等着灌溉,而村里、组里都没钱。村支部书记胡光根得知后,连夜带领群众将自己承包工地上的电机运过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修,熄火的马达又欢快转动起来,哗哗的河水流进了干涸的稻田。

7月27日晚10时许,刘庙村地下水渠突然塌方,预制板块落入渠道造成淤塞,严重影响到刘庙、草庙、闭刘3个村抗旱。村支部书记柴林平连夜组织村里10名党员带领群众紧急抢修,经过20多个小时的紧张劳作,迅速修复了塌方的水渠,保障了4000余亩稻田的抗旱需求。

在杨林村,72岁的老党员万建国连续7天坚守抗旱一线巡堤护水的故事,被村民传为佳话。万建国说,关键时刻党员就得上,目前水稻的长势很好,收成没有问题。

面对严重的旱情,南城街道在19个村成立党员抗旱突击队,100余名党员奔走在抗旱一线,调水、巡堤、护水,为群众及时解决抗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02

“愚公”劈山引水来

“水来了,水稻有救了!”看着哗哗清水翻过山冈流进稻田,辛榨乡高庙村村民心里踏实了许多。

高庙村是辛榨乡地势最高的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3050亩。出梅以来持续高温少雨,村里的塘堰几近干涸,高庙村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

“一定要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高庙村党员干部群众发挥“愚公”精神,劈山引水,抗灾自救。

救命水从哪里来?村支部向乡水源踏勘小组求援,同时制定应急方案,组织劳力从邻近的岱塘水库翻水抗旱,以解燃眉之急。

党员干部和群众翻过山沟、穿过荆棘,终于在2组人迹罕至的小山坡后面发现了一处由低洼地形成的天然蓄水池。充分讨论、验证劈山挖沟引水的可行性后,踏勘小组决定劈山引水。

翌日上午,该乡迅速安排挖掘机上山清障、挖沟,形成了一个1米宽、1米深的引水渠。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新立电线杆7根,搭接电线500余米,将电力输送到了水源附近。

高庙村也第一时间组织了50余名劳力帮忙挖沟、铺布。70岁的老党员王光富,拖着残腿,奔波在湾里和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劳力。63岁的王明海,家中并无耕地,在得知村里组织劳力抗旱后,自带工具帮忙挖沟、清障。

经4天的通力合作,高庙村劈山挖沟引水,铺剅管80根,新挖引水渠370余米,使用大小抽水泵20台套,其中18台套抽水泵由农户自带,抽水近3万方,全村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03

水利“红马甲”活跃抗旱一线

7月31日下午2时,骄阳炙烤着大地,王义贞镇朱桥村朱家洼泵站狭窄的机房里闷热难耐。三个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人,蹲在机房里挥汗如雨加紧抢修电机。

“刚启动抽了一天一晚上就闹毛病了,昨天我们几个‘盘’了一天没搞好。”60岁的村民张传海在一旁当帮手。

“我们一大早上在木梓乡张寨村抢修,接到求援电话后,8点半从那里赶来的。”埋头专注检修的“红马甲”曹才明说,旱情火烧眉毛,中午顾不上休息,要确保机器能快点转起来。

在抗旱的关键时候,一些水库堤坝的泵站易发故障,而检修是个技术活。遇到故障不及时检修,就会严重影响提水灌溉。连日来,一支支身穿“红马甲”的抗旱志愿服务队奔走在乡村田野,村民一个电话,他们就赶赴抗旱一线,热心为村民维护、检修抗旱设备,为大伙解燃眉之急。这些四处奔走的“红马甲”就是安陆市水利局党员抗旱志愿服务队。

据介绍,自抗旱工作启动以来,安陆水利部门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河东、河西两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在各乡镇巡回维修泵站180余座,确保抗旱提水设施及时正常运转。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