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安陆市雷公镇柏桥村,一条条通组水泥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农家楼院掩映在柳绿花红中,连片的油茶、苗木、蔬菜基地绿意葱茏,呈现出一派田园诗画般的乡村图景。
柏桥村是典型的山区丘陵村,全村1114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过去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远近闻名的“穷窝子”。
近几年,村里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做文章,将昔日废弃的稻草变成了“致富宝”,成为了安陆“草绳编织第一村”。
2011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廖正强回乡创业,购回了第一台草绳编织机,编织的草绳主要卖给园林绿化部门。后来,用途扩大到管道、机械、化工设备等方面,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加上人工成本上涨,草绳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15年,村里瞄准商机成立运阳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秸秆回收利用和草绳加工销售,引进数百台草绳编织机,一户一台免费发给社员农户从事草绳编织,合作社则定价回收成品,年收益达到100余万元,小小草绳编织起致富梦。
运阳种植专业合作社草绳加工
如今,合作社已在全镇发展草绳加工户400多户,其中贫困户20多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并辐射到王义贞、烟店、赵棚等乡镇。合作社去年销售稻草绳1000吨,产品远销武汉、山东、湖南、广东、浙江等地。
围绕打绿色牌、念生态经,柏桥村利用山场建起了300亩苗木基地,栽植三角枫、驳树、桂花等名贵树种,壮大集体经济。开发2组时家冲荒山荒坡近200亩,种植中药材,12家贫困户有了脱贫产业。今年,村里还开发建起了100亩黄桃、150亩油茶产业扶贫基地。
通过推广林下养鸡、稻田养鸭、种草养畜等生态种养模式,全村养鸡过3万只大户8户、养猪过500头大户4户、养鸭过5000只大户3户、养牛过20头大户2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柏桥村通过党建引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实干苦干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修通了致富路。村里先后投资近6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通组公路3.5公里,群众出行不再难。
吃上了安全水。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40余万元,从镇水厂将自来水引到村,铺设主管道全长4000米,完成4个村民小组自来水入户安装任务,群众告别了苦咸的井水,幸福的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今年底,将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用上了放心电。完成6个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照明用电不足、抗旱用电难的现象成为历史。
建好了新粮仓。争取投资51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新(扩)挖塘堰57口,新建泵站2处,清淤渠道7500米,彻底解决全村水利死角,千亩农田实现旱涝保收。
打造了新环境。村里每年列支1.4万元聘用2名专职保洁人员,垃圾有人收、道路有人扫,村干部开展日常卫生巡查,制止“五乱”行为。依法关停养殖场2家,所有养殖场配套建设集污池等环保设施,实现美丽乡村与生态环保相得益彰。
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楼房,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空调,有的还开起了小汽车。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上,每天早晚荡漾着村民健身娱乐的欢声笑语。
走进柏桥村,村塆里一幅幅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村规民约等内容的漫画,令人赏心悦目,给山村平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美丽乡村建设光环境变美不行,村民的行为习惯、文明风尚也得跟上。”村支部书记易登强自豪地说,现在村里乱倒乱扔垃圾的少了,讲文明卫生的多了;沉迷赌博的少了,科技“富脑”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热爱生活的多了……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柏桥村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模范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讲故事、亮家风、晒家训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同时,推举“五老”人员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倡导文明新风,确保文明创建有人评、道德失范有人管。在充分做到自治的基础上,柏桥村还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实行综治网格信息化管理,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如今,“柏桥村是我家,振兴发展靠大家”已经成为全村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记者 程荣东 樊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