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他们的故事,暖心!​

2020-06-18 18:37

“您最近在家里还好吧,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6月11日,黄精文接到侄儿黄招生的电话,开心地笑了。


在安陆市辛榨乡深沟村,良好家风氛围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缕温馨气息。

    

1

 “他比亲儿子还好”



黄精文今年72岁,2015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侄儿黄招生退休前是辛榨小学教师,每天上班前总是嘱咐妻子别忘了给叔叔送饭,下班后有时间就去陪伴,每年过年把他接到家里一起吃团圆饭。


搬到武汉带孙子后,黄招生每个月给老人打一个电话问候,每年都专程接老人去武汉过年,陪老人在小区遛弯。


黄招生的邻居甚为不解,“你这好不容易能跟着儿子去武汉享福了,还每年劳神接他去住个把月,为了啥?”


黄招生笑着说:“我叔衣食住行都没问题,但他无儿无女,是我唯一的嫡亲长辈。我还要给他养老送终的,就算我走前头了,我儿子也会接我的班。”

今年,黄招生刚将老人接到武汉准备一起过年,武汉因疫情影响全面封城,怕老人无聊,他每天变着法的引导老人跟他聊天,哪怕是物资紧缺的时候,也没有短过叔叔黄精文。4月8日解封后,早已待不住的黄精文强烈要求回村,黄招生专程将老人送回深沟村,并按要求到村委会进行报备,拜托自己的外甥帮忙照看,让老人不要随意外出。


“他比亲儿子还好。”黄精文听到有人问起黄招生,乐呵呵地说。

     

2

 “女儿不会丢下您”



李福昌今年76岁,领养了一个女儿,从小对其严格教育,尊老爱幼是李福昌给女儿所立的规矩,也是他本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女儿李庆玲结婚后,一直与李福昌生活在一起。女婿父母身体欠佳,2006年,李福昌随女儿搬到孙汪村居住,小两口依靠平时积蓄盖起两间三层的楼房。建房之初,李福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想帮他们减轻点负担,被女儿女婿一口拒绝。


为生活更好,女婿跟随同村人外出务工,女儿在家照顾2个孩子和3个老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不管再忙,她总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裳。


看着忙碌的女儿,李福昌多次提出要去福利院居住,换来的是女儿更加贴心的照顾。几次三番下来,李福昌打消了这个念头,安心地与女儿住在一起,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5年,李福昌经村“两委”民主评议,被评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帮扶干部每次来走访时,老人总夸女儿孝顺。2018年因政策调整,李福昌由五保转为了低保,女儿笑着说,“没有儿女的才需要国家照顾,我是您的女儿,即便嫁人了,也不会丢下您。”


现在,李庆玲夫妻俩买了一辆拖拉机,依靠在周边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一双儿女已经参加工作,“我要养好身体,将来帮忙带重孙。”李福昌开心地说。


3

再难也不放弃


周德纯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于2015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户。2018年周德纯再次中风,导致瘫痪在床,养女周珍多次上门劝说母亲徐德惠将父亲送到敬老院,由她承担费用,均被母亲以“我身体还好,我来伺候”为由拒绝了。但看到母亲照顾父亲的艰辛后,强行将父亲送到了巡店敬老院。怕母亲一人在家觉得孤独,在广州打拼的周珍隔三差五给母亲打电话,想着法子给母亲寄好吃的。


三个月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周珍只好将父亲从巡店敬老院接回家,同年12月,徐德惠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周珍在广州从事行政岗位,无法分身照顾老人。2019年1月,她将两老送到安陆市五一社区敬老院,负担两老每年4.8万元的护理费。两老的低保金、养老金、残补和计生奖励一年仅1.5万元,无法支付敬老院的护理费,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徐德惠将存折交给女儿使用,周珍忙笑着说:“妈,有我在别担心,就算再多打一份工,我也会给您二老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只是要您原谅女儿没办法在床前尽孝。”


两位老人在敬老院安顿下来后,周珍每周都会跟老人视频,询问老人的生活近况,一有时间就回来探望老人。2019年11月,徐德惠再次犯病,此后生活不能自理,周珍留了看护员的电话和微信,依然每周定期与老人视频,虽然老人不能言语,但是每次看到手机屏幕上女儿的脸,两位老人都会“咿咿啊啊”高兴好几天。




周珍说:“一个人在外打工,房租、生活费、交通费、再加上父母的护理费,几乎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但一想着我努力工作,父母就能得到专业的照顾,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万苗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

“您最近在家里还好吧,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6月11日,黄精文接到侄儿黄招生的电话,开心地笑了。


在安陆市辛榨乡深沟村,良好家风氛围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缕温馨气息。

    

1

 “他比亲儿子还好”



黄精文今年72岁,2015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侄儿黄招生退休前是辛榨小学教师,每天上班前总是嘱咐妻子别忘了给叔叔送饭,下班后有时间就去陪伴,每年过年把他接到家里一起吃团圆饭。


搬到武汉带孙子后,黄招生每个月给老人打一个电话问候,每年都专程接老人去武汉过年,陪老人在小区遛弯。


黄招生的邻居甚为不解,“你这好不容易能跟着儿子去武汉享福了,还每年劳神接他去住个把月,为了啥?”


黄招生笑着说:“我叔衣食住行都没问题,但他无儿无女,是我唯一的嫡亲长辈。我还要给他养老送终的,就算我走前头了,我儿子也会接我的班。”

今年,黄招生刚将老人接到武汉准备一起过年,武汉因疫情影响全面封城,怕老人无聊,他每天变着法的引导老人跟他聊天,哪怕是物资紧缺的时候,也没有短过叔叔黄精文。4月8日解封后,早已待不住的黄精文强烈要求回村,黄招生专程将老人送回深沟村,并按要求到村委会进行报备,拜托自己的外甥帮忙照看,让老人不要随意外出。


“他比亲儿子还好。”黄精文听到有人问起黄招生,乐呵呵地说。

     

2

 “女儿不会丢下您”



李福昌今年76岁,领养了一个女儿,从小对其严格教育,尊老爱幼是李福昌给女儿所立的规矩,也是他本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女儿李庆玲结婚后,一直与李福昌生活在一起。女婿父母身体欠佳,2006年,李福昌随女儿搬到孙汪村居住,小两口依靠平时积蓄盖起两间三层的楼房。建房之初,李福昌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想帮他们减轻点负担,被女儿女婿一口拒绝。


为生活更好,女婿跟随同村人外出务工,女儿在家照顾2个孩子和3个老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不管再忙,她总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裳。


看着忙碌的女儿,李福昌多次提出要去福利院居住,换来的是女儿更加贴心的照顾。几次三番下来,李福昌打消了这个念头,安心地与女儿住在一起,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5年,李福昌经村“两委”民主评议,被评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帮扶干部每次来走访时,老人总夸女儿孝顺。2018年因政策调整,李福昌由五保转为了低保,女儿笑着说,“没有儿女的才需要国家照顾,我是您的女儿,即便嫁人了,也不会丢下您。”


现在,李庆玲夫妻俩买了一辆拖拉机,依靠在周边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一双儿女已经参加工作,“我要养好身体,将来帮忙带重孙。”李福昌开心地说。


3

再难也不放弃


周德纯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于2015年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户。2018年周德纯再次中风,导致瘫痪在床,养女周珍多次上门劝说母亲徐德惠将父亲送到敬老院,由她承担费用,均被母亲以“我身体还好,我来伺候”为由拒绝了。但看到母亲照顾父亲的艰辛后,强行将父亲送到了巡店敬老院。怕母亲一人在家觉得孤独,在广州打拼的周珍隔三差五给母亲打电话,想着法子给母亲寄好吃的。


三个月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周珍只好将父亲从巡店敬老院接回家,同年12月,徐德惠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周珍在广州从事行政岗位,无法分身照顾老人。2019年1月,她将两老送到安陆市五一社区敬老院,负担两老每年4.8万元的护理费。两老的低保金、养老金、残补和计生奖励一年仅1.5万元,无法支付敬老院的护理费,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徐德惠将存折交给女儿使用,周珍忙笑着说:“妈,有我在别担心,就算再多打一份工,我也会给您二老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只是要您原谅女儿没办法在床前尽孝。”


两位老人在敬老院安顿下来后,周珍每周都会跟老人视频,询问老人的生活近况,一有时间就回来探望老人。2019年11月,徐德惠再次犯病,此后生活不能自理,周珍留了看护员的电话和微信,依然每周定期与老人视频,虽然老人不能言语,但是每次看到手机屏幕上女儿的脸,两位老人都会“咿咿啊啊”高兴好几天。




周珍说:“一个人在外打工,房租、生活费、交通费、再加上父母的护理费,几乎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但一想着我努力工作,父母就能得到专业的照顾,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万苗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