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岭村食用菌基地
安陆市孛畈镇月岭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村,当地种植香菇已有20多年的历史。
自精准扶贫实施来,安陆市重点念好菌包里的“脱贫经”,鼓励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工厂、从自产自销到合作社包销、从风险自担到零成本种植,小菌种、大裂变,一步步迈开升级之路。
11月25日,笔者走进月岭村,探秘当地香菇产业发展。
贫困户“零风险”种植
在脱贫户周思先的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圆鼓鼓沁香诱人。“现在是第一茬香菇,个头大、出菇多,每天可以采摘300斤左右,合作社负责销售。”靠着种植香菇,周思先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2019年成功脱贫。
脱贫户周思先正在查看自家香菇
“如果天气好,香菇在阳光照射下,菌伞就会裂开成花菇,一斤要贵2元多呢。”周思先和爱人万友连各自拎着篮子忙着采摘。
2018年5月,周思先被确诊为肝癌,因病纳入村里的扶贫户。同年7月,村里帮助建起了这个香菇大棚。
周思先的话让大伙吃了一惊,他说:“菌棒都是由村里合作社提供的,还负责统一收购,卖完后再付钱。”
村党支部书记周思想解释:“对村里的贫困户,实施先种植后付款,或者前期只付款50%,最大限度减少贫困户成本投入。”
与去年相比,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但合作社依旧按照最优价格为贫困户提供菌棒。一季香菇采摘四茬,每茬采摘期大概一个月,采完后点上水,又能长出新的,以第一茬产量最高。
食用菌自动化生产
离开周思先家沿公路往上走几百米,一处蓝色铁皮厂房便是村里的食用菌自动化加工厂。这里也是安陆市整个食用菌产业链的“核心地带”,填袋、灭菌、接种……流水线操作,一气呵成。
食用菌自动化生产加工厂
厂房内一片忙碌,巨型圆桶消毒锅冒着热气,工人将一摞摞菌棒整齐摆入消毒炉内,装料机不停往里运送木屑等原材料。
“这个锅炉一次可以灭菌8000棒,点菌接种后就可以入大棚,来年直接采摘。”周思想带着大伙边参观边介绍。
2018年7月,安陆市财政扶持100万元资金建起了这座食用菌自动化加工厂,工厂以三种模式服务香菇种植,自带料加工每棒只收0.45元的加工费,半成品加工每棒2.5元,成品棒每棒4.5元。
这里也是村里的扶贫车间,周思先的爱人万友连就在这里做事,每天工钱80元。通过种植、入股、务工等不同形式,月岭村有20多户扶贫户参与到香菇产业中来,其中12户发展大棚20个、香菇10万棒。
村里还新建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储藏库,新上2台烘干设备,这是月落岭香菇品牌和“身价”的保障。“价格不好时先储藏起来或者加工成干香菇,等到行情好转时合作社再出货,平时卖6元,春节期间能卖到8元多。”周思想介绍。
产业辐射周边乡镇
香菇让大伙脱了贫,致了富,生产积极性也高涨。
山脚下是脱贫户周思贵的大棚。去年,他将大棚数量由3个扩大到6个,“全家收入主要靠这几个香菇大棚。”
脱贫户周思贵正在自家大棚里采摘香菇
目前,孛畈镇香菇种植大棚已发展到200个,生产香菇200万棒,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然而,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工厂里现在生产的就是其他乡镇订的菌棒。”周思想介绍,除了满足本镇本村需求,月岭村每年还会向王义贞、辛榨、棠棣以及孝感双峰山等地输出20万根菌棒。
将食用菌作为市、镇两级重点扶贫产业打造,安陆市、孛畈镇两级政府都出台了香菇产业奖补办法,市级每棒奖励1元、8000元封顶;镇里每棒奖励0.2元,还对场地进行补贴。以周思先为例,他家3个大棚的香菇可以拿到1万元的奖励。
点菌、采摘、储藏、烘干、销售……如今,安陆建起香菇产业一条龙服务体系,“菌”变后的小香菇正撑开越来越多家庭的“致富伞”。
记者:杨鹏程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