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色的土地》之九——千塘百坝之汪公坝

2021-04-22 17:24

前言

安陆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创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境内有赵家棚革命烈士陵园、柏树黄抗日烈士陵园、高庙山抗日烈士陵园和新四军第五师建军纪念碑等一批革命纪念地。


为了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云上安陆和安陆广播电台魅力938(FM938)同步推出由市档案馆(市党史研究中心)、市融媒体中心共同编辑的《红色的土地》诵读栏目,介绍安陆境内革命纪念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聆听安陆党史故事中,重温血雨腥风历史,感悟刻骨铭心忠诚,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前行奋进力量。


点击上方听音频

视频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汪公坝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鹤山村。


1941年6月至8月间,正值农作物大量需水的时节,安北一带一连83天没有下雨,田地庄稼干枯,颗粒无收,加上战争频仍,当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时任安北工委书记兼安北大队政委的汪立波带领大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兴修水利。


8月,安北工委在艾家楼召开区、乡以上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研究兴修水利的问题,提出了“有田者出米,无田者出力,以工代赈,共渡荒年”的口号,这样既保证了兴修水利的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荒年群众饿肚子的问题,当年完成了胡王薛、河西杨、李家咀3座大坝的建成任务。


1942年,安北、应南、孝感3县边界地区,合并成立安应县。夏天,安应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下雨,但是安北修了塘坝的地方,不仅摆脱了旱灾威胁,而且取得了大丰收。安应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在总结了胡王薛、河西杨、李家咀三座坝的修建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根据上级批准兴修千塘百坝计划,发动群众,继续大力兴修水利。由李先念司令员提议,经边区党委讨论决定,从边区建设银行拨出300万元(合稻谷1 200万斤),作为安北地区兴修水利的经费。1942年秋末,修塘、筑坝运动在全县各处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县大小工程有300多处同时开工,至1943年4月,千塘百坝正式完工,计修坝106座,挖塘、堰1063口。


千塘百坝兴建成功后,改变了安应地区年年遭受旱灾威胁的情况。延安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进行了广播和报道。因该工程系时任应县委副书记的汪立波同志率领抗战军民共同修建的,当地群众为纪念汪立波同志,将赵家棚南面大鹤山下那座较大的坝取名为汪公坝,汪公坝坝高15米,坝长80米,堤面宽4米,能蓄水6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00余亩。1975年至1991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加固维修,现在可灌溉农田面积达500余亩。该坝现由鹤山村管理使用。1983年6月26日,李先念同志在中南海住处接见了湖北的汪立波、刘继华两位同志,还亲切的问起:“抗日时期赵家棚修的水利还起不起作用?你那个汪公坝还在不在?赵家棚面貌改变得怎么样?群众生活怎么样?”。1988年4月23日,身为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在视察安陆市赵棚镇时,再次提到了汪公坝。


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前言

安陆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创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境内有赵家棚革命烈士陵园、柏树黄抗日烈士陵园、高庙山抗日烈士陵园和新四军第五师建军纪念碑等一批革命纪念地。


为了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云上安陆和安陆广播电台魅力938(FM938)同步推出由市档案馆(市党史研究中心)、市融媒体中心共同编辑的《红色的土地》诵读栏目,介绍安陆境内革命纪念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聆听安陆党史故事中,重温血雨腥风历史,感悟刻骨铭心忠诚,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前行奋进力量。


点击上方听音频

视频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汪公坝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鹤山村。


1941年6月至8月间,正值农作物大量需水的时节,安北一带一连83天没有下雨,田地庄稼干枯,颗粒无收,加上战争频仍,当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时任安北工委书记兼安北大队政委的汪立波带领大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兴修水利。


8月,安北工委在艾家楼召开区、乡以上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研究兴修水利的问题,提出了“有田者出米,无田者出力,以工代赈,共渡荒年”的口号,这样既保证了兴修水利的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荒年群众饿肚子的问题,当年完成了胡王薛、河西杨、李家咀3座大坝的建成任务。


1942年,安北、应南、孝感3县边界地区,合并成立安应县。夏天,安应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下雨,但是安北修了塘坝的地方,不仅摆脱了旱灾威胁,而且取得了大丰收。安应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在总结了胡王薛、河西杨、李家咀三座坝的修建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根据上级批准兴修千塘百坝计划,发动群众,继续大力兴修水利。由李先念司令员提议,经边区党委讨论决定,从边区建设银行拨出300万元(合稻谷1 200万斤),作为安北地区兴修水利的经费。1942年秋末,修塘、筑坝运动在全县各处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县大小工程有300多处同时开工,至1943年4月,千塘百坝正式完工,计修坝106座,挖塘、堰1063口。


千塘百坝兴建成功后,改变了安应地区年年遭受旱灾威胁的情况。延安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进行了广播和报道。因该工程系时任应县委副书记的汪立波同志率领抗战军民共同修建的,当地群众为纪念汪立波同志,将赵家棚南面大鹤山下那座较大的坝取名为汪公坝,汪公坝坝高15米,坝长80米,堤面宽4米,能蓄水6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00余亩。1975年至1991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加固维修,现在可灌溉农田面积达500余亩。该坝现由鹤山村管理使用。1983年6月26日,李先念同志在中南海住处接见了湖北的汪立波、刘继华两位同志,还亲切的问起:“抗日时期赵家棚修的水利还起不起作用?你那个汪公坝还在不在?赵家棚面貌改变得怎么样?群众生活怎么样?”。1988年4月23日,身为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在视察安陆市赵棚镇时,再次提到了汪公坝。


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