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陆:烽火赵家棚 根脉永传承

©原创 2021-07-29 08:42

赵棚镇位于安陆市东北边陲

  原名“赵家棚”

抗日战争时期

李先念南下鄂中

在这里开创了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地跨安陆、应山和孝感

随后成为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

指挥中心、后勤基地

1938年~1945年

赵家棚地区4000多人入伍

牺牲的烈士多达700余人

安陆赵家棚


星星之火 点燃抗日火种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连连失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图片

1938年11月1日,日军田园部队在安陆县城缴获的大炮。

1938年10月,日寇凶焰烧至安陆,国民党县政府弃城逃遁,安陆沦陷。值此山河破碎时刻,共产党员汪立波等挺身而出,站在人民的最前列,坚持不懈地在赵家棚地区从事艰苦的抗日宣传发动和组织准备工作,点燃了赵家棚地区抗日的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创建与发展根据地


1939年5月9日,安陆赵家棚迎来了一支队伍,这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带队的是时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的李先念,他此行的目的是在中原地区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

图片

李先念

此前,日寇侵占武汉,并在武汉外围的大小城镇及交通沿线驻扎了15万重兵,建立了六百多个据点,经过勘察,李先念将目光锁定在赵家棚地区。赵家棚三面环山,南临江汉平原,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图片

开展抗日宣传。

李先念到达的第二天,就在赵家棚一带的集镇上,张贴布告,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随即又在张氏祠堂召开了联席会议,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


统战结同盟


图片

1939年5月15日,李先念在赵家棚成功地召开了安(陆)应(山)孝(感)3县接壤区国民党县区军政人员和开明绅士5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这是李先念挺进鄂中后首次召开的统战会议。他着重宣讲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安应孝地区确立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张家冲会师


图片

1939年6月6日,原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率领新四军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150余人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干部50余人,从河南四望山南下到赵家棚,在赵家棚东部的张家冲,与李先念会师,陈少敏带来的武装人员编入了挺进团。

两人会师后,李先念主要负责军事工作,陈少敏主要负责地方工作。赵家棚地区的人民自此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新时期。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李先念带来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迅速壮大,先后被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支队挺进团、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很快,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成为了武汉外围日军的眼中钉。


团山保卫战


图片

1939年11月,敌人为扑灭孝感、安陆已燃起的抗日烽火,国民党鄂东游击队十九纵队司令蒋少瑗,勾结汉奸金龙章部,调动刘梅溪、刘亚卿、陈立寿三个支队共两千余人,妄图偷袭赵家棚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其抗日武装。

敌人动向被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二团首长发觉,在许金彪、周志坚的指挥下,于赵家棚根据地的前哨——团山激战两个多小时,打垮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卫了平汉路东西两侧敌后抗日根据地。


保卫坪坝三次战斗


图片

坪坝镇地处安陆和京山交界地带,是联接京山、安陆、随县的枢纽,也是通往鄂中、天汉各县的门户。1940年夏秋,日军向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所在的坪坝镇分别发动了三次突袭。

此时,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司令部就设在距离坪坝镇不到10公里的王义贞镇腊树塆,李先念亲自指挥了三次坪坝保卫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巩固了敌后根据地。


赵家棚保卫战


图片

1941年3月,豫鄂纵队粉碎了日寇在豫南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继续执行反共计划,进犯边区;日寇也频繁地“扫荡”根据地。

11月27日晚,日寇“由应山、广水、花园、王家店、安陆,出动约3000以上之兵力,对安北之赵家棚区扫荡、破坏及抢夺物质资源,实行残酷清乡、扫荡,因我反扫荡之积极与威胁,敌寇于12月15日晚全部撤退应山城”。

此次反扫荡中,李先念、周志坚率三十七团从路东返回赵家棚,奔袭敌人。趁敌溃败时,摧毁了接官厅、陈家巷、太平镇、寿山新街等敌伪据点,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保卫了赵家棚根据地。

图片

1941年4月5日,在王义贞镇的彭家祠堂,李先念召开大会,庄严宣告新四军第五师正式成立。此后多年,这支军队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扫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五师李先念部活动于武汉重镇之外围及平汉路之两侧,北肩摩皖豫,南则襟带江汉,远出挺进,艰苦辛勤,独立支持战局者,迄今已五年矣。

——1943年7月,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这样赞道

以安陆赵家棚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了豫鄂边区重要的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

图片
医院用过的物品

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报社、印刷厂和敌后医院等多个设施,使奋战在边区的抗战部队得到充分的后勤补给。

不仅如此,新四军第五师还带领当地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了解决边区人民的饮水困难问题,李先念带领战士们在边区开展“千塘百坝”工程,很多设施现在还在使用中。

这些既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又满足了边区军民的生活所需。


“千塘百坝”之汪公坝

图片

1941年,安应地区连续发生大旱83天,庄稼绝收。时任安北工委书记的汪立波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得到边区和五师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当时称之为“千塘百坝”工程。

1943年,工程完工,共建塘堰1063口,修坝106座,改变了安应地区年年遭受旱灾威胁的情况。当地群众为纪念汪立波,将其中较大的坝取名为汪公坝。

迎接曙光 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八路军、新四军第四师进豫皖苏地区,新四军第五师一部沿平汉铁路北上河南,收复失地,经半年多的时间,华北、华中根据地连接在一起。安应县委积极开展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和对敌作战,为战略反攻和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物质基础,抗战胜利的曙光喷薄而出。

图片

碧血丹心 缅怀革命先烈


抗日战争时期,从一线抗敌到后勤保障,安陆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正如李先念、陈少敏所言,赵棚人民在抗战期间有“四多”(出的钱多、粮多、参军人多、牺牲的也多)。

图片

安陆赵家棚根据地人民参加新四军。

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构成了赵家棚的一段历史,是赵家棚的史诗,他们每一个名字都记录了一段惨烈艰险、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融入到了那段岁月,也永远融入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图片



来源:荆楚网、安陆市史志研究中心 胡鸿巍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赵棚镇位于安陆市东北边陲

  原名“赵家棚”

抗日战争时期

李先念南下鄂中

在这里开创了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地跨安陆、应山和孝感

随后成为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

指挥中心、后勤基地

1938年~1945年

赵家棚地区4000多人入伍

牺牲的烈士多达700余人

安陆赵家棚


星星之火 点燃抗日火种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连连失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图片

1938年11月1日,日军田园部队在安陆县城缴获的大炮。

1938年10月,日寇凶焰烧至安陆,国民党县政府弃城逃遁,安陆沦陷。值此山河破碎时刻,共产党员汪立波等挺身而出,站在人民的最前列,坚持不懈地在赵家棚地区从事艰苦的抗日宣传发动和组织准备工作,点燃了赵家棚地区抗日的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创建与发展根据地


1939年5月9日,安陆赵家棚迎来了一支队伍,这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带队的是时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的李先念,他此行的目的是在中原地区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

图片

李先念

此前,日寇侵占武汉,并在武汉外围的大小城镇及交通沿线驻扎了15万重兵,建立了六百多个据点,经过勘察,李先念将目光锁定在赵家棚地区。赵家棚三面环山,南临江汉平原,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图片

开展抗日宣传。

李先念到达的第二天,就在赵家棚一带的集镇上,张贴布告,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随即又在张氏祠堂召开了联席会议,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


统战结同盟


图片

1939年5月15日,李先念在赵家棚成功地召开了安(陆)应(山)孝(感)3县接壤区国民党县区军政人员和开明绅士5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这是李先念挺进鄂中后首次召开的统战会议。他着重宣讲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安应孝地区确立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张家冲会师


图片

1939年6月6日,原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率领新四军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150余人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干部50余人,从河南四望山南下到赵家棚,在赵家棚东部的张家冲,与李先念会师,陈少敏带来的武装人员编入了挺进团。

两人会师后,李先念主要负责军事工作,陈少敏主要负责地方工作。赵家棚地区的人民自此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新时期。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李先念带来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迅速壮大,先后被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支队挺进团、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很快,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成为了武汉外围日军的眼中钉。


团山保卫战


图片

1939年11月,敌人为扑灭孝感、安陆已燃起的抗日烽火,国民党鄂东游击队十九纵队司令蒋少瑗,勾结汉奸金龙章部,调动刘梅溪、刘亚卿、陈立寿三个支队共两千余人,妄图偷袭赵家棚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其抗日武装。

敌人动向被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二团首长发觉,在许金彪、周志坚的指挥下,于赵家棚根据地的前哨——团山激战两个多小时,打垮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卫了平汉路东西两侧敌后抗日根据地。


保卫坪坝三次战斗


图片

坪坝镇地处安陆和京山交界地带,是联接京山、安陆、随县的枢纽,也是通往鄂中、天汉各县的门户。1940年夏秋,日军向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所在的坪坝镇分别发动了三次突袭。

此时,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司令部就设在距离坪坝镇不到10公里的王义贞镇腊树塆,李先念亲自指挥了三次坪坝保卫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极大地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巩固了敌后根据地。


赵家棚保卫战


图片

1941年3月,豫鄂纵队粉碎了日寇在豫南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继续执行反共计划,进犯边区;日寇也频繁地“扫荡”根据地。

11月27日晚,日寇“由应山、广水、花园、王家店、安陆,出动约3000以上之兵力,对安北之赵家棚区扫荡、破坏及抢夺物质资源,实行残酷清乡、扫荡,因我反扫荡之积极与威胁,敌寇于12月15日晚全部撤退应山城”。

此次反扫荡中,李先念、周志坚率三十七团从路东返回赵家棚,奔袭敌人。趁敌溃败时,摧毁了接官厅、陈家巷、太平镇、寿山新街等敌伪据点,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保卫了赵家棚根据地。

图片

1941年4月5日,在王义贞镇的彭家祠堂,李先念召开大会,庄严宣告新四军第五师正式成立。此后多年,这支军队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扫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五师李先念部活动于武汉重镇之外围及平汉路之两侧,北肩摩皖豫,南则襟带江汉,远出挺进,艰苦辛勤,独立支持战局者,迄今已五年矣。

——1943年7月,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这样赞道

以安陆赵家棚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了豫鄂边区重要的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

图片
医院用过的物品

新四军第五师在这里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报社、印刷厂和敌后医院等多个设施,使奋战在边区的抗战部队得到充分的后勤补给。

不仅如此,新四军第五师还带领当地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了解决边区人民的饮水困难问题,李先念带领战士们在边区开展“千塘百坝”工程,很多设施现在还在使用中。

这些既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又满足了边区军民的生活所需。


“千塘百坝”之汪公坝

图片

1941年,安应地区连续发生大旱83天,庄稼绝收。时任安北工委书记的汪立波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得到边区和五师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当时称之为“千塘百坝”工程。

1943年,工程完工,共建塘堰1063口,修坝106座,改变了安应地区年年遭受旱灾威胁的情况。当地群众为纪念汪立波,将其中较大的坝取名为汪公坝。

迎接曙光 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八路军、新四军第四师进豫皖苏地区,新四军第五师一部沿平汉铁路北上河南,收复失地,经半年多的时间,华北、华中根据地连接在一起。安应县委积极开展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和对敌作战,为战略反攻和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物质基础,抗战胜利的曙光喷薄而出。

图片

碧血丹心 缅怀革命先烈


抗日战争时期,从一线抗敌到后勤保障,安陆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正如李先念、陈少敏所言,赵棚人民在抗战期间有“四多”(出的钱多、粮多、参军人多、牺牲的也多)。

图片

安陆赵家棚根据地人民参加新四军。

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构成了赵家棚的一段历史,是赵家棚的史诗,他们每一个名字都记录了一段惨烈艰险、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融入到了那段岁月,也永远融入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图片



来源:荆楚网、安陆市史志研究中心 胡鸿巍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