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陆丨王建平:董事长回乡当起村支书

2021-11-18 08:42

图片


在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有这么一位能人,他不在公司当董事长,毅然回乡任村支部书记,放弃百万的年收入,只为一件事:把家乡建设好。


王建平1969年出生朱桥村,1987年,高中毕业的王建平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离开了家乡,去往广州等地工作。跑过工地,进过工厂 ,在外打拼多年后,2007年,他在荆门创办了湖北好洁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家居品。


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效益持续上升,公司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实现就业130多人,每年缴纳税收50多万元。


在外创业成功的王建平,事业蒸蒸日上,但他从来没忘记自己的家乡。每年回乡过春节,看到村里全是泥巴路,一下雨到处泥泞,询问村民得知村里常年因为穷没有钱修路、挖塘,他心里十分心酸。


想起村里老书记跟他说的话:“建平,你是从村里走出去的,现在富了,可村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你是一名共产党员,希望你能回村帮帮乡亲们,改善一下村里的面貌。”


图片


“是啊,人生的价值不是在财富的体现,而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如果我通过努力,能够让家乡乡亲们生活得更好,那便是价值。”怀着这样的情操,2010年王建平毅然决定回到村里并当选村支部书记。


当选村支部书记后,王建平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清理村级财务。“让群众明白,给干部清白”。他发挥自己在外的财务专业知识优势,迅速清理村级债务债权,在较短时间内就收回了村里多年在外的债权40多万,一次性还清了村里多年欠村民的债务10多万,村里多年来的债务债权问题得到了解决,财务自此有了一本明白账。


“要想富、先修路。”财务理清后,王建平深知基础设施建设是村里最为急切的要务,为此他多方筹措资金、甚至自己垫钱,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间,朱桥村新修公路14公里,开挖塘堰18口、开水渠3500米、建泵站6座,解决群众当时所盼、所想的最大困难。


图片


朱桥村是一个“四荒”较多的村,乡亲们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守着贫瘠的土地勉强度日。“村集体没有钱就办不成事,村民们没有钱就过不上好日子。”王建平心想一,定要带领村集体和村民闯出一条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刚回乡的他投资成立长生堂公司,将朱桥的“四荒”地流转过来,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公司成立之初,王建平担心经营前景不明朗,决定先自己独自承担风险,10年到13年公司亏损了50多万,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增了收。


到2014年长生堂经营稳定开始盈利了,他立即按照“公司+集体+农户”的形式运作,由长生堂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共同入股,成立神庵府粮油合作社,长生堂公司以资金和资产入股合作社、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现金、劳动力、荒山、旧房屋折算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具体经营由长生堂公司负责,年底依据经营情况根据股份分红,对于贫困户等困难群体,还和他们签订保底入股协议。


“公司困难的时候王书记自己承担损失还给我们流转费,公司经营好了主动成立合作社让我们用那些以前没人要的荒山、旧房入股分红,王书记真是好人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干把朱桥建设好!”朱桥村一名村民感慨地说道。


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了集5000亩牡丹花观赏加工、2300亩有机梗米种植、千万产值古曲酒酿造的三大产业,朱桥村还通过这些绿色产业每年吸引20多万人次的游客到村里观光旅游发展农家乐。产业逐步发展,效益也逐步增加。合作社分红金额达到6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余元,入社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全村46户133名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图片


合作社成功了,村集体和村民变富了,但离王建平心中“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居有所乐,人人能分红”的理想,朱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憧憬未来,他牵头制定了《朱桥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再花五年的时间在村内建成10000亩牡丹园,2000亩十香果园,500亩四季花卉园,并配套建设养老院、幼儿园,发展农家乐20家以上,将朱桥牡丹园申报3A景区,力争把朱桥村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谈到10多年返乡创业的感想时,王建平说:“这些年在村里工作还是感觉农村人才少,希望更多在外的才俊回乡发展或者为家乡做贡献;另外一个就是农业产业波动大,希望政府和银行能更多的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来源:通讯员刘壮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终审:叶亚玲

图片


在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有这么一位能人,他不在公司当董事长,毅然回乡任村支部书记,放弃百万的年收入,只为一件事:把家乡建设好。


王建平1969年出生朱桥村,1987年,高中毕业的王建平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离开了家乡,去往广州等地工作。跑过工地,进过工厂 ,在外打拼多年后,2007年,他在荆门创办了湖北好洁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家居品。


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效益持续上升,公司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实现就业130多人,每年缴纳税收50多万元。


在外创业成功的王建平,事业蒸蒸日上,但他从来没忘记自己的家乡。每年回乡过春节,看到村里全是泥巴路,一下雨到处泥泞,询问村民得知村里常年因为穷没有钱修路、挖塘,他心里十分心酸。


想起村里老书记跟他说的话:“建平,你是从村里走出去的,现在富了,可村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你是一名共产党员,希望你能回村帮帮乡亲们,改善一下村里的面貌。”


图片


“是啊,人生的价值不是在财富的体现,而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如果我通过努力,能够让家乡乡亲们生活得更好,那便是价值。”怀着这样的情操,2010年王建平毅然决定回到村里并当选村支部书记。


当选村支部书记后,王建平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清理村级财务。“让群众明白,给干部清白”。他发挥自己在外的财务专业知识优势,迅速清理村级债务债权,在较短时间内就收回了村里多年在外的债权40多万,一次性还清了村里多年欠村民的债务10多万,村里多年来的债务债权问题得到了解决,财务自此有了一本明白账。


“要想富、先修路。”财务理清后,王建平深知基础设施建设是村里最为急切的要务,为此他多方筹措资金、甚至自己垫钱,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间,朱桥村新修公路14公里,开挖塘堰18口、开水渠3500米、建泵站6座,解决群众当时所盼、所想的最大困难。


图片


朱桥村是一个“四荒”较多的村,乡亲们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守着贫瘠的土地勉强度日。“村集体没有钱就办不成事,村民们没有钱就过不上好日子。”王建平心想一,定要带领村集体和村民闯出一条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刚回乡的他投资成立长生堂公司,将朱桥的“四荒”地流转过来,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公司成立之初,王建平担心经营前景不明朗,决定先自己独自承担风险,10年到13年公司亏损了50多万,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增了收。


到2014年长生堂经营稳定开始盈利了,他立即按照“公司+集体+农户”的形式运作,由长生堂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共同入股,成立神庵府粮油合作社,长生堂公司以资金和资产入股合作社、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现金、劳动力、荒山、旧房屋折算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具体经营由长生堂公司负责,年底依据经营情况根据股份分红,对于贫困户等困难群体,还和他们签订保底入股协议。


“公司困难的时候王书记自己承担损失还给我们流转费,公司经营好了主动成立合作社让我们用那些以前没人要的荒山、旧房入股分红,王书记真是好人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干把朱桥建设好!”朱桥村一名村民感慨地说道。


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了集5000亩牡丹花观赏加工、2300亩有机梗米种植、千万产值古曲酒酿造的三大产业,朱桥村还通过这些绿色产业每年吸引20多万人次的游客到村里观光旅游发展农家乐。产业逐步发展,效益也逐步增加。合作社分红金额达到6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余元,入社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全村46户133名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图片


合作社成功了,村集体和村民变富了,但离王建平心中“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居有所乐,人人能分红”的理想,朱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憧憬未来,他牵头制定了《朱桥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再花五年的时间在村内建成10000亩牡丹园,2000亩十香果园,500亩四季花卉园,并配套建设养老院、幼儿园,发展农家乐20家以上,将朱桥牡丹园申报3A景区,力争把朱桥村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谈到10多年返乡创业的感想时,王建平说:“这些年在村里工作还是感觉农村人才少,希望更多在外的才俊回乡发展或者为家乡做贡献;另外一个就是农业产业波动大,希望政府和银行能更多的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来源:通讯员刘壮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终审:叶亚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