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和人民在一起·2021丨尺牍情深

2021-12-17 11:37

  一纸书信,情深意长。

  和乡亲们聊革命老歌、勉励考古工作者“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充分肯定《文史哲》创刊70年来几代编辑人员付出的努力、鼓励外籍青年“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写下了一封封回信、贺信。

  字字见真情,句句暖人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多次联系到百年党史。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提到了传遍大江南北的革命老歌《团结就是力量》。

  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参加革命斗争,文艺工作者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并在该村进行了首演。

  红色旋律,代代相传。

  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书信纸短情长,深刻阐释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2021年农历春节前,研究会40余位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感悟,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在贺信中,总书记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总书记话语谆谆,激励着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继续奋斗。

  今年8月,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传来了喜事,村里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此前,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读了来信,了解到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我很欣慰。”总书记勉励老支书们引领乡亲们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阿佤人民整族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千年跨越”。

  50多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传遍大江南北。如今,阿佤人民再次唱响幸福之歌。

  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勉励大家“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到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从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到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从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到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总书记的一封封贺信,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字字千钧,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各行各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擘画了新征程的发展蓝图。

  “我感觉自己是中国发展建设的一部分,这封回信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像我一样的国际青年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接到习近平的回信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巴基斯坦青年明竺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2021年,不少外籍青年代表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书信为桥,山海不远。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你们都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这次有机会到各地深入走访,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我感到很高兴。”于外籍青年学子,习近平亦师亦友。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你们提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时,习近平话语谆谆:“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习近平多次给外国青年回信,鼓励中外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携手促进民心相通。

  一次次跨越山海的“信笺对话”,于润物无声中,滋养着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封封书信,闪耀着坚定的理想,满载着真挚的情感。

  字里行间,映照着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初心和对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不懈追求,展现出一个大国领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博大情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纸书信,情深意长。

  和乡亲们聊革命老歌、勉励考古工作者“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充分肯定《文史哲》创刊70年来几代编辑人员付出的努力、鼓励外籍青年“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写下了一封封回信、贺信。

  字字见真情,句句暖人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多次联系到百年党史。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提到了传遍大江南北的革命老歌《团结就是力量》。

  1943年6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平山县参加革命斗争,文艺工作者在北庄村创作了歌剧和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并在该村进行了首演。

  红色旋律,代代相传。

  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书信纸短情长,深刻阐释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2021年农历春节前,研究会40余位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感悟,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在贺信中,总书记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总书记话语谆谆,激励着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继续奋斗。

  今年8月,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传来了喜事,村里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此前,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读了来信,了解到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我很欣慰。”总书记勉励老支书们引领乡亲们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阿佤人民整族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千年跨越”。

  50多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传遍大江南北。如今,阿佤人民再次唱响幸福之歌。

  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勉励大家“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到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从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到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从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到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总书记的一封封贺信,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字字千钧,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各行各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擘画了新征程的发展蓝图。

  “我感觉自己是中国发展建设的一部分,这封回信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像我一样的国际青年而言是莫大的鼓舞。”接到习近平的回信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巴基斯坦青年明竺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2021年,不少外籍青年代表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书信为桥,山海不远。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你们都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这次有机会到各地深入走访,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我感到很高兴。”于外籍青年学子,习近平亦师亦友。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你们提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时,习近平话语谆谆:“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习近平多次给外国青年回信,鼓励中外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携手促进民心相通。

  一次次跨越山海的“信笺对话”,于润物无声中,滋养着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之花,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封封书信,闪耀着坚定的理想,满载着真挚的情感。

  字里行间,映照着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初心和对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不懈追求,展现出一个大国领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博大情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