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涢水,绵延千年。涢水之滨,安陆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73条河流、143座水库,在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安陆人的同时,污染之痛日渐显现。保护母亲河,势在必行。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安陆积极探索着文化艺术引领、公众参与河湖长制管理的安陆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缔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的幸福河湖。
千年前,李白酒隐安陆留下《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千年后,被李白文化熏陶的安陆人创作出“堤坝脚量眼看,踏诸洲、不辞路远。寒冬酷暑,巡河护库,蚊叮人倦。绿野风尘,初心牢记,拒绝污染。淡艰辛,守护金山绿水,清流云揽。”
词作者正是安陆人陈波,在2022年安陆市“写河库、摄河库、书河库、画河库、唱河库”活动中,陈波创作的《水龙吟·“民间河长制”颂》获得优秀奖,吟颂的正是安陆的民间河湖长们。
近日,记者在安陆解放山水库旁见到了正在义务巡库的“库长”杨钊。除了标配的红马甲、垃圾钳外,杨钊手中的素描本格外惹眼。他笑言,“边巡库,也能边找创作灵感。”
民间河湖长,不仅是个需要靠双脚丈量河库的累活,更是个没报酬的苦活,坚持了近3年,杨钊说,“这几年来,巡库让我无数次近距离地‘触摸’安陆的水,更能理解水对安陆的重要性,理解护河护库的重要性。”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在2021年首届安陆“写河库、摄河库、书河库、画河库、唱河库”大赛中,杨钊创作的水墨漫画《又喝到了家乡水》荣获了一等奖。
“安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诗词之乡,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与护河爱河结合起来。”安陆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叶显汉介绍道,经过联系沟通,安陆市文艺界的名人、知名作家赵金禾主动站了出来,成为了安陆市首位民间河湖长。在赵金禾的影响下,民间河湖长的队伍日渐壮大。
民间河湖长的巡河让河库环境变好了,巡河过程中他们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也将安陆的美以各种形式表现了出来。
走进烟店镇袁畈村,连片6口塘堰碧波荡漾。袁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进年告诉记者,民间河湖长经常来,创作出的诗画村民们都看得懂、愿意看,耳濡目染下都自觉开始保护河湖。“每一口塘都有管护员、监督员,保证塘里有漂浮物和杂物的时候能及时清理。”
距离袁畈村10余公里,安陆市雷公镇叶家洼水库边,水库管护员聂永全像往常一样,沿着水库边走边看,时不时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
2018年9月,在叶家洼水库边土生土长的聂永全成为了管护员,每年巡库至少260天以上。巡库成了习惯,聂永全说,“出远门了心里都记挂着水库,回来第一时间到水库边转一转,不然放不下心。”
也有村民不理解,说他在村里种茶叶种得好好的,咋还要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聂永全朴实的话语透着骄傲:“看着以前环境脏乱的水库变得干净整洁,我非常有成就感。”
据了解,为夯实河库管理根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安陆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湖长制体系,明确河流、水库、重要水源地以及重点骨干塘堰的责任主体和管护人员,实行“一河一档”,构建“河库长+检察长”“河库长+警长”协作机制,还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共治,安陆市还聘任了“河小禹”、“河小青”、“企业河库长”,组织义工联、巾帼志愿服务队。各项志愿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共建水清岸绿、生态宜居、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大家的共识。截至目前,安陆市民间参与护河护库的志愿者人数达到6.2万人以上。
自河湖长制启动以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以“迎春行动”、“清流行动”、“示范行动”、“攻坚行动”、“净化行动”和“专项整治行动”等为重点的碧水保卫战,安陆市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河库管护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河库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2015年,背靠白兆山、东临涢水的五言陆色开园了,整沟渠、修步道,集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烟店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地。
安陆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与幸福河湖创建结合起来,串联起沿河景观,着力打造农文旅一体的水岸经济新模式,打造水清岸绿、河湖相通、路畅景美的魅力涢水。
如今的安陆,
到处碧水清流,草木萋萋,
一群群白鹭沿浅水边栖息、觅食,
水更清,河更畅,
岸更绿,景更美,
俨然成为一条条壮丽的生态彩练。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