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注意!即将进入全年最冷时段!

2023-12-22 16:48
一点青阳

早梅初识春风面
今天11时27分
我们迎来了
冬天的第四个节气
冬至

图片

冬至

是北半球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一时节

雪绘天地画

梅开愈益香


冬至过后

全国各地的气候

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每九天为一“九”

从“一九”数到“九九”

就到了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

图片

除了气象上的重要意义

冬至对中国人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传统观念里

冬至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北方

每年冬至日

许多家庭有吃饺子的习俗

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图片
在南方

一碗汤圆

寓意团团圆圆

和和满满

图片

冬至也标记着一年的末尾

过完了今天

2023年还剩下最后9天


回首时光匆匆

每一幕灿烂光景

都如约而至,不曾缺席

展望前路

严冬将至但春归有期

只要心怀目标

就不会失去方向

图片

时至冬至

即将进入最严寒的时节

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一起来了解

↓↓↓

图片
一、起居调养

冬季,人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遵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古训,待太阳升起后再起身活动,早睡可养人之阳气,晚起能助体内阴气;此外,还应该避寒就温,不可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损


1
早睡晚起




年轻人要避免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古人在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转化的日子,会睡“子午觉”,即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认为这是大补,所以晚上切勿熬夜,11点前入睡(小孩子宜9点前),中午也可以午睡,但不宜超过1小时,午睡太久反而不利于阳气生发。


图片


2
衣着合宜




  • 青年人:代谢能力强,体温调节能力强,穿衣不宜过厚。

  •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要注意保暖。

  •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应以防寒保暖为主。

图片


3
藏好头颈腹




三九天,头、颈、腹部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 头部受凉容易造成头痛、头晕,并且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可能会诱发脑卒中;

  • 颈部受凉会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咽喉痛,引发哮喘、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 腹部受凉则会诱发胃肠痉挛性收缩,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图片


所以,外出前一定要戴好帽子、围好围巾,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图片

二、运动宜适度

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字上下一下功夫。


运动强度上来说,大家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从运动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补水,防止身体水分消耗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及时去医院就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三九灸驱寒助阳

冬至是人们常说的“数九”严寒天的开始,即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人体阳气最弱,人体功能最易受干扰,但也是一阳初生之时,阳气开始萌芽,所以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天是一年中艾灸、穴位贴敷的黄金时期,三九天在相应的穴位或患处施灸贴敷,能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


图片


三九天艾灸、穴位贴敷是对三伏天贴(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顺应此时自然界阳气初生的规律,进行三九灸以助人体阳气的生成,可以达到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的作用。


但需注意三九灸切勿贪热:1.温灸时间不可过久;2.温灸后需配合养阴润燥之品,以免阳气发散太过。


提醒:三九灸需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切勿自己在家操作,以免灼伤皮肤。

图片

 湖北冬至节气特点       


冬至节气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北方冷空气达到鼎盛时期,常大规模南下入侵我省,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较高,寒潮、道路结冰、大风预警频发,偶有降雪,湿冷加剧。虽然时到冬至,标志着已经进入隆冬,但并不是我省全年最冷的时段。由于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气温还不是最低。常年我省最冷的时期,通常出现在冬至过后的三九前后,一月中下旬的小寒和大寒节气。其中平均气温最低的时段是小寒节气,而极端低温容易出现在大寒节气。

近五年来(2018—2022年)冬至期间,我省平均气温4.8℃,平均最高气温8.9℃,平均最低气温1.8℃,平均降水量12.5毫米。预计今年冬至期间,我省天气晴好,无明显降水过程,无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逐步回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湖北发布、人民日报、“健康湖北”微信公众号、湖北气象

一点青阳

早梅初识春风面
今天11时27分
我们迎来了
冬天的第四个节气
冬至

图片

冬至

是北半球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一时节

雪绘天地画

梅开愈益香


冬至过后

全国各地的气候

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每九天为一“九”

从“一九”数到“九九”

就到了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

图片

除了气象上的重要意义

冬至对中国人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传统观念里

冬至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北方

每年冬至日

许多家庭有吃饺子的习俗

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图片
在南方

一碗汤圆

寓意团团圆圆

和和满满

图片

冬至也标记着一年的末尾

过完了今天

2023年还剩下最后9天


回首时光匆匆

每一幕灿烂光景

都如约而至,不曾缺席

展望前路

严冬将至但春归有期

只要心怀目标

就不会失去方向

图片

时至冬至

即将进入最严寒的时节

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一起来了解

↓↓↓

图片
一、起居调养

冬季,人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遵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古训,待太阳升起后再起身活动,早睡可养人之阳气,晚起能助体内阴气;此外,还应该避寒就温,不可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损


1
早睡晚起




年轻人要避免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古人在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转化的日子,会睡“子午觉”,即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认为这是大补,所以晚上切勿熬夜,11点前入睡(小孩子宜9点前),中午也可以午睡,但不宜超过1小时,午睡太久反而不利于阳气生发。


图片


2
衣着合宜




  • 青年人:代谢能力强,体温调节能力强,穿衣不宜过厚。

  •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要注意保暖。

  •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应以防寒保暖为主。

图片


3
藏好头颈腹




三九天,头、颈、腹部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 头部受凉容易造成头痛、头晕,并且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可能会诱发脑卒中;

  • 颈部受凉会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咽喉痛,引发哮喘、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 腹部受凉则会诱发胃肠痉挛性收缩,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图片


所以,外出前一定要戴好帽子、围好围巾,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图片

二、运动宜适度

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字上下一下功夫。


运动强度上来说,大家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从运动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补水,防止身体水分消耗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及时去医院就医。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三九灸驱寒助阳

冬至是人们常说的“数九”严寒天的开始,即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人体阳气最弱,人体功能最易受干扰,但也是一阳初生之时,阳气开始萌芽,所以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天是一年中艾灸、穴位贴敷的黄金时期,三九天在相应的穴位或患处施灸贴敷,能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


图片


三九天艾灸、穴位贴敷是对三伏天贴(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顺应此时自然界阳气初生的规律,进行三九灸以助人体阳气的生成,可以达到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的作用。


但需注意三九灸切勿贪热:1.温灸时间不可过久;2.温灸后需配合养阴润燥之品,以免阳气发散太过。


提醒:三九灸需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切勿自己在家操作,以免灼伤皮肤。

图片

 湖北冬至节气特点       


冬至节气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北方冷空气达到鼎盛时期,常大规模南下入侵我省,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较高,寒潮、道路结冰、大风预警频发,偶有降雪,湿冷加剧。虽然时到冬至,标志着已经进入隆冬,但并不是我省全年最冷的时段。由于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气温还不是最低。常年我省最冷的时期,通常出现在冬至过后的三九前后,一月中下旬的小寒和大寒节气。其中平均气温最低的时段是小寒节气,而极端低温容易出现在大寒节气。

近五年来(2018—2022年)冬至期间,我省平均气温4.8℃,平均最高气温8.9℃,平均最低气温1.8℃,平均降水量12.5毫米。预计今年冬至期间,我省天气晴好,无明显降水过程,无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逐步回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湖北发布、人民日报、“健康湖北”微信公众号、湖北气象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