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肉
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但当你正幸福地
大口吃红肉的同时
某些疾病也在悄然而至!
最新研究显示
每天吃170克猪牛羊肉
糖尿病风险或增加62%
这是真的吗?
长期大量吃猪牛羊肉等红肉
还有哪些危害?
我们应该如何
健康吃猪牛羊肉呢?
划重点
01
每天吃170克猪牛羊肉
糖尿病风险或增加62%?
2023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长达36年的随访期间,三项大型队列中共记录了22761例2型糖尿病病例。
研究发现,大量食用红肉,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呈近似线性相关。与食用最少的人相比,红肉摄入最多的人(每天2份),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62%相关。
在连续分析中发现,每天多吃一份加工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46%;而每天多吃一份未经加工的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24%。
注意:
未经加工的红肉指未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的猪、牛、羊肉等。
加工红肉指经过加工处理得到的红肉制品,如培根、香肠、腌肉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用不同蛋白质来源替代红肉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用坚果和豆类代替红肉,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0%相关,每天用乳制品代替红肉,与糖尿病风险降低22%相关。
对于红肉增加糖尿病风险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红肉中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会降低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加工红肉通常含有高含量的硝酸盐及其副产品,会促进内皮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
当然,研究人员也表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仅代表相关性。
划重点
02
长期大量吃猪牛羊肉等红肉还有哪些危害?
一、冠心病
未加工红肉的摄入量与冠心病患病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当每日摄入的未加工红肉每增加100克,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17%。
二、中风
加工红肉与中风呈正相关性,但未加工红肉与之无关。加工红肉的摄入量每增加50克/天,中风风险将升高16%。在中风亚型的敏感性分析中,未加工和加工的肉类均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较高有关,但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三、痛风
大量进食肉类荤腥,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致尿酸值“爆表”,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四、肠息肉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肠息肉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
五、心力衰竭
每日加工红肉的摄入量每升高50克,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将随之升高16%;但未加工红肉与之无关。
六、前列腺癌
吃过多的肉食,尤其是红肉,这些动物脂肪会提高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而前列腺癌对血中激素水平颇为敏感,所以长期过量摄入红肉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而有研究显示,多吃麦片、果仁及鱼类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则较低。
七、增加死亡风险
2019年复旦大学和哈佛大学团队研究发现,八年内平均每天增加至少半份红肉摄入(相当于14克加工红肉或40克非加工红肉),接下来八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增加与死亡风险增加更显著相关。
划重点
03
如何健康吃肉?
一、吃肉一定要适量地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 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 300~500克。常见的水产品包括鱼、虾、蟹和贝类,此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用白肉代替部分红肉
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而绝大部分人早已不缺乏饱和脂肪。为了健康,大多数人都需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红肉不同,白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白肉主要包括禽类和水产类,比如鸡肉、鸭肉、鹅肉、鱼肉、虾肉。
三、适当用素肉代替红肉
近些年“素肉”开始流行,这些由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做成的“肉”,口感上和肉非常相似。其中富含植物蛋白,同样具有饱腹感。此外也可多吃豆制品、菌类等食物。
四、吃肉最好放在午餐时
吃肉最好放在午餐时吃,因为下午会有相应的活动消耗肉类食物所带来的高能量,而晚上或夜间吃太多肉,又没有相应的运动消耗,很容易导致肥胖。当然,若中午实在没时间做或食用肉类食物,早晚适量吃一些也可以。
五、烹饪肉类多蒸煮少烤炸
在烹饪肉类时,要多采用蒸煮的方式,少烤炸。肉类在烤或油炸时,由于温度较高,使营养素遭受破坏,连续长时间高温油炸、油脂反复使用、明火烧烤等,还容易产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
六、吃肉前吃一份水果
在大口吃肉之前先吃份水果、喝杯奶,既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又能增添饱腹感,先把胃填满,自然肉的摄入量就少了。
七、肉要现买现吃,冷冻最好不超过一个月
肉最好吃新鲜的,在冷冻状态下,肉虽然不会出现细菌大量繁殖,但一旦化冻就会比鲜肉更易滋生细菌。因此,肉解冻后忌再次冷冻。
来源: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