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面
馄饨
豌豆糕
……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就在今天
夏至带着炙热与美好
如约而至
“不是清凉罢挥扇
闷热而潮湿的天气
让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番感叹
也让人们迫不及待地
寻找一切能够去燥的夏至美食
而南北方的节气食俗
也在此刻有了难得的统一
北京家家户户都要吃过水面
面条下锅煮熟,过凉水
只消吃上一口
爽滑劲道的口感
就足以让人念念不忘
扬州阳春面、镇江锅盖面、常州炒浇面
杭州片儿川、福建虾面、广东竹升面
淮安长鱼面、南通跳面、昆山奥灶面
……
风味十足
充满意趣
“夏至煮新麦,一年都安泰”
除了吃面
在山东一些地区
还流传着煮新麦粒的习俗
甜甜的、粘粘的
让人舍不得咽下
童年的时光
也正是在这舌尖的百转千回间
《吴江县志》有载:
“夏至日,作麦粽
祭先毕,则以相饷”
过去
祭过祖先后
人们会将“麦粽”作为礼物
在亲友间互相赠送
农家还会擀面为薄饼
烤熟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腊肉等
俗称“夏至饼”
也是江南人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夏至肥美的鹅肉
不仅让当地人垂涎欲滴
也让见惯了各色风味的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
欣然为之泼墨挥毫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虽只寥寥数语
读之却让人胃口大开
心痒难耐
其实
在古代
粽子不仅仅是端午美食
同样也是夏至标配
西晋周处
所著的《风土记》有记载:
“以菰叶裹黍米
以淳浓灰汁煮之
令烂熟
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
一名粽,一名角黍”
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
也曾提及“夏至节日食粽”
因夏至、端午时间临近
故又有夏至吃粽子的习俗
被纳入到端午的说法
要论味道
甜粽和咸粽自然是旗鼓相当
甜粽软糯
咸粽丰满
甜咸之间
是韵味
也是传承
有平安吉祥之意
此外
一些地区的人们
对馄饨也青睐有加
古人称馄饨之形
“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
夏至
有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也有四时间最热烈的风情
虽历经骄阳
走过暴雨
依旧热爱生活
幸福如初
愿
诸君夏安!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