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安林)从1983年调入档案馆到2023年4月退休,我在档案部门工作了40年。安陆档案工作从恢复整顿到现在事业蒸蒸日上,我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事业发展的推动者。40年间我从业务指导岗位到股长、副局(馆)长,从助理馆员到副研究馆员,从普通干部到一级主任科员,安身立命的基础是——敬业!我祖父去世之前一段时间大脑失忆。当时,我母亲和弟弟妹妹“农转非”后把责任田退给了生产队。他经常念叨说,我的田地怎么没有了呢?以后吃什么呢我的天呐!这是一个老农民对土地渴望、对职业的敬畏、对自己饭碗的担忧,哪怕这个职业现在看来有些卑微。我小时候体会过农村的艰辛,中专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两年体验了工人的不易,档案局工资不能全额发放的那几年,品尝了经商创收的酸甜苦辣。我必须珍惜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做好,把饭碗端牢。一、逼着自己学学专业知识。档案局是个业务部门,业务不过硬的人是很难有所发展的。我来档案局后从事业务指导工作,举办培训班要讲课,召开会议要起草讲话稿,业务指导要给档案员讲清楚明白,这些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1984年到全省档案干部培训班脱产学习半年,还在馆藏档案系统化实践中学习。当时年轻精力充沛,晚上时间我基本都在办公室看书,很快适应了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专业知识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年轻时有太多的知识要学习,而专业知识在待学的东西中永远排在第一位。学文化知识。1985-1988年,我参加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学习,成为安陆历史上第一个档案专业毕业的大专生。电大扎实的知识积累为后来的工作开展、职称评定打下了基础,2004年我参加晋升副高古汉语考试轻松过关。2003-2005年又参加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学习。学应用知识。1984年我在国家档案局《档案学通讯》杂志上看到介绍《静电复印技术原理》的连载,静电复印是一项重要的档案保护技术,当时是国家科技前沿。我意识到这是今后档案保护的趋势,必须掌握它。在没见过复印机、对复印机没有直观印象的情况下,我反复学习理论,终于掌握了静电复印原理。安陆第一台复印机是市委办公室的,放在档案馆由我操作,又丰富了我的实践知识。那时的复印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像现在这样集成度高,很容易坏。我弄通了原理后,自己又是学机械的,很快掌握了复印机维修技术,什么样的复印机都能修。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在技术钻研和知识更新上下了功夫,始终保持安陆第一的位置。俗话说百艺好藏身,这项技术后来给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活到老、学到老。分管机关与馆内工作后,我没有参与业务一线的工作了,但养成了关注业务规范变化的习惯,尽量做到业务知识与专业职称相称,做到不至于太落伍,起码不能说外行话、办洋绊事。我虚心向年轻的同志学习计算机知识、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60岁仍能熟练运用王码五笔输入法快速输入,运用WORD、EXCEL等工具。我参与编纂《中共安陆历史(第二卷)的时候,将档案中有用的文字全部录入到计算机中,为后来的选材、编辑提供了方便。二、逼着自己写刚进档案局领导给我压担子,像什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宣传报道等,都安排我来写。我高中学理科,中专学工科,写作是短板。我就买来关于写作的书籍学习,后来在电大学了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多看、多写多练。只有勤动笔,多请高手指点,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每月上报3-5条工作信息,到年底写工作总结时这些日记和信息就是非常好的素材。多次学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学习《标点符号用法》。1985年我写的《科技档案在技术成果商品化中的作用》,发表在1986年第2期《湖北档案》杂志上,后来评职称的时候也算了成果。1986年我以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的名义写成《运用科技档案 指导农业生产》,被孝感地委机关刊物《孝感通讯》选用,后发表在《湖北科技报》和《农民日报》上。年底,安陆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代表,出席全国科技档案工作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县委副书记但尔恕从北京回来后,在常委会上汇报。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兴建档案馆新馆库,当时花了33万,安陆馆面积在孝感最大。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但尔恕传达有关精神,政协主席曹明高谈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县长尹光志提要求。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到安陆调研,并为安陆档案馆题写了馆名。中南六省档案局长会议,专程到安陆来参观。省农牧厅档案科长饶柏先作为全国农牧系统科技档案“三合一”制度起草成员之一,来安陆调研、约我座谈。40年来我写了35年工作总结。写作也给我带来一定收益,我的多篇文章被孝感日报、湖北档案杂志、《中国档案报》等刊物选用,获得一定的报酬。我在安陆地名普查、地名志编纂、千年古县申报等工作中,获得了数万元的报酬。三、逼着自己干吃亏是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平均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上班,下班时间也比较规矩。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重活、脏活、累活总是带头干,公益劳动是硬劳力,节假日总是尽量多值班。遵守法纪。分管机关工作后,在人事、财务、数字化招标、基建等工作中,不刁难别人,不吃拿卡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做到心中不贪、手上不占。这辈子我没有侵占单位一分钱,没有做那伤天良、害天理、遭人怨的事。金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人格。我时常告诫自己,人的一生很短暂,在职的时候不能让大家在背后指脊梁骨,退休后不能留骂名。踏实工作。在我记忆深处留有印记的事或者说值得夸耀的事主要有:80年代初期我指导全县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建立技术档案室50多个,安陆科技档案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1984年参与馆内档案系统化工作,安陆县档案馆被省档案局授予锦旗;1986年财政部颁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我组织全县各单位对建国以来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理、登记、销毁,安陆从此开始规范会计档案管理;80年代末推行企业档案升级,安陆企业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安陆科技档案工作从“有”到“强”;任业务股长后,指导全市乡镇办事处达省二级标准,公安派出所、财政所、土管所达一级或二级。组织推荐我受省档案局、省人社厅联合表彰而晋升工资。任副局长后,组织并参与了争创湖北省三级馆、晋升二级馆、一级馆活动;创建获批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文明单位等;每年组织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并准备展牌素材;受市委政府安排组织了全市“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大型图片展;提供剧本并协助拍摄“天道酬勤”电视宣传片在湖北电视台播放。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举办图片展的时候,我把馆藏旧政权档案每一卷都看了一遍,了解到安陆有个“忠烈”祠,而且是中华民国在全面抗战之前影响最大的忠烈祠。档案中的照片选用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图片展里,根据档案整理出《安陆的“忠烈”祠及追悼大会盛况》被《安陆地名拾贝》《涢水,母亲河》等地方书箱收录。还组织辉煌百年图片展,独著了《安陆市档案馆指南》《馆藏选萃》《利用效果选编》多辑,参与了安陆千年古县申报工作。回顾安陆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写成了安陆档案工作大事记、机构沿革,为编撰《安陆档案志》作准备。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我努力了,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安陆的档案事业。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我常用《增广贤文》中的话安慰自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吾心!
(通讯员 王安林)从1983年调入档案馆到2023年4月退休,我在档案部门工作了40年。安陆档案工作从恢复整顿到现在事业蒸蒸日上,我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事业发展的推动者。40年间我从业务指导岗位到股长、副局(馆)长,从助理馆员到副研究馆员,从普通干部到一级主任科员,安身立命的基础是——敬业!我祖父去世之前一段时间大脑失忆。当时,我母亲和弟弟妹妹“农转非”后把责任田退给了生产队。他经常念叨说,我的田地怎么没有了呢?以后吃什么呢我的天呐!这是一个老农民对土地渴望、对职业的敬畏、对自己饭碗的担忧,哪怕这个职业现在看来有些卑微。我小时候体会过农村的艰辛,中专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两年体验了工人的不易,档案局工资不能全额发放的那几年,品尝了经商创收的酸甜苦辣。我必须珍惜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做好,把饭碗端牢。一、逼着自己学学专业知识。档案局是个业务部门,业务不过硬的人是很难有所发展的。我来档案局后从事业务指导工作,举办培训班要讲课,召开会议要起草讲话稿,业务指导要给档案员讲清楚明白,这些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1984年到全省档案干部培训班脱产学习半年,还在馆藏档案系统化实践中学习。当时年轻精力充沛,晚上时间我基本都在办公室看书,很快适应了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专业知识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年轻时有太多的知识要学习,而专业知识在待学的东西中永远排在第一位。学文化知识。1985-1988年,我参加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学习,成为安陆历史上第一个档案专业毕业的大专生。电大扎实的知识积累为后来的工作开展、职称评定打下了基础,2004年我参加晋升副高古汉语考试轻松过关。2003-2005年又参加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学习。学应用知识。1984年我在国家档案局《档案学通讯》杂志上看到介绍《静电复印技术原理》的连载,静电复印是一项重要的档案保护技术,当时是国家科技前沿。我意识到这是今后档案保护的趋势,必须掌握它。在没见过复印机、对复印机没有直观印象的情况下,我反复学习理论,终于掌握了静电复印原理。安陆第一台复印机是市委办公室的,放在档案馆由我操作,又丰富了我的实践知识。那时的复印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像现在这样集成度高,很容易坏。我弄通了原理后,自己又是学机械的,很快掌握了复印机维修技术,什么样的复印机都能修。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在技术钻研和知识更新上下了功夫,始终保持安陆第一的位置。俗话说百艺好藏身,这项技术后来给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活到老、学到老。分管机关与馆内工作后,我没有参与业务一线的工作了,但养成了关注业务规范变化的习惯,尽量做到业务知识与专业职称相称,做到不至于太落伍,起码不能说外行话、办洋绊事。我虚心向年轻的同志学习计算机知识、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60岁仍能熟练运用王码五笔输入法快速输入,运用WORD、EXCEL等工具。我参与编纂《中共安陆历史(第二卷)的时候,将档案中有用的文字全部录入到计算机中,为后来的选材、编辑提供了方便。二、逼着自己写刚进档案局领导给我压担子,像什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宣传报道等,都安排我来写。我高中学理科,中专学工科,写作是短板。我就买来关于写作的书籍学习,后来在电大学了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多看、多写多练。只有勤动笔,多请高手指点,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每月上报3-5条工作信息,到年底写工作总结时这些日记和信息就是非常好的素材。多次学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学习《标点符号用法》。1985年我写的《科技档案在技术成果商品化中的作用》,发表在1986年第2期《湖北档案》杂志上,后来评职称的时候也算了成果。1986年我以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的名义写成《运用科技档案 指导农业生产》,被孝感地委机关刊物《孝感通讯》选用,后发表在《湖北科技报》和《农民日报》上。年底,安陆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代表,出席全国科技档案工作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县委副书记但尔恕从北京回来后,在常委会上汇报。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兴建档案馆新馆库,当时花了33万,安陆馆面积在孝感最大。召开全县档案工作会议,但尔恕传达有关精神,政协主席曹明高谈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县长尹光志提要求。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到安陆调研,并为安陆档案馆题写了馆名。中南六省档案局长会议,专程到安陆来参观。省农牧厅档案科长饶柏先作为全国农牧系统科技档案“三合一”制度起草成员之一,来安陆调研、约我座谈。40年来我写了35年工作总结。写作也给我带来一定收益,我的多篇文章被孝感日报、湖北档案杂志、《中国档案报》等刊物选用,获得一定的报酬。我在安陆地名普查、地名志编纂、千年古县申报等工作中,获得了数万元的报酬。三、逼着自己干吃亏是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平均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上班,下班时间也比较规矩。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重活、脏活、累活总是带头干,公益劳动是硬劳力,节假日总是尽量多值班。遵守法纪。分管机关工作后,在人事、财务、数字化招标、基建等工作中,不刁难别人,不吃拿卡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做到心中不贪、手上不占。这辈子我没有侵占单位一分钱,没有做那伤天良、害天理、遭人怨的事。金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人格。我时常告诫自己,人的一生很短暂,在职的时候不能让大家在背后指脊梁骨,退休后不能留骂名。踏实工作。在我记忆深处留有印记的事或者说值得夸耀的事主要有:80年代初期我指导全县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建立技术档案室50多个,安陆科技档案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1984年参与馆内档案系统化工作,安陆县档案馆被省档案局授予锦旗;1986年财政部颁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我组织全县各单位对建国以来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理、登记、销毁,安陆从此开始规范会计档案管理;80年代末推行企业档案升级,安陆企业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安陆科技档案工作从“有”到“强”;任业务股长后,指导全市乡镇办事处达省二级标准,公安派出所、财政所、土管所达一级或二级。组织推荐我受省档案局、省人社厅联合表彰而晋升工资。任副局长后,组织并参与了争创湖北省三级馆、晋升二级馆、一级馆活动;创建获批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文明单位等;每年组织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并准备展牌素材;受市委政府安排组织了全市“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大型图片展;提供剧本并协助拍摄“天道酬勤”电视宣传片在湖北电视台播放。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举办图片展的时候,我把馆藏旧政权档案每一卷都看了一遍,了解到安陆有个“忠烈”祠,而且是中华民国在全面抗战之前影响最大的忠烈祠。档案中的照片选用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图片展里,根据档案整理出《安陆的“忠烈”祠及追悼大会盛况》被《安陆地名拾贝》《涢水,母亲河》等地方书箱收录。还组织辉煌百年图片展,独著了《安陆市档案馆指南》《馆藏选萃》《利用效果选编》多辑,参与了安陆千年古县申报工作。回顾安陆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写成了安陆档案工作大事记、机构沿革,为编撰《安陆档案志》作准备。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我努力了,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安陆的档案事业。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我常用《增广贤文》中的话安慰自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