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陆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服务”转型升级

2025-03-17 16:57

通讯员韩伟红  “多亏智能监护系统及时报警,我才捡回一条命!”3月16日,在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里,特困独居老人张某感慨道。从突发疾病智能预警到专业陪护住院治疗,再到上门康复指导,对张某的救助过程是安陆市实施社会救助改革的缩影。

近年来,安陆市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建立起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临时救助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多层次救助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救助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服务”转型升级。

创新机制,构建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格局。安陆市建立“四方协议”责任链条,实施政府、服务机构、监护人、服务对象四方签约机制,明确各方权责边界。通过建立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将全市3000余名特困人员、1200余名重病重残低保对象的照料责任精准到人,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照料护理费分账发放,确保服务责任与资金保障同步落实。打造分级分类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救助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建立四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覆盖失能人员,提供24小时专业陪护;Ⅰ至Ⅲ级护理分别对应重度、中度、轻度照护需求。送医陪护承接单位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按需定级、动态调整”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为200余名住院救助对象提供精准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8.6%。创新绩效导向支付机制,建立“3+7”分段支付模式,项目资金30%用于服务启动,70%与绩效考核挂钩。设置服务质量“三色评价”体系,将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频次达标率等5项指标纳入考评,实现“优质优价”激励。

精准施策,提升民生服务温度。安陆市民政局构建“中心辐射+上门服务”网络体系,建成17个乡镇级日间照料中心、43个社区幸福食堂。对行动不便的200名特困人员实施“爱心送餐”工程,累计提供助餐服务6000余人次。建立特殊群体智能监控系统,为独居救助对象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异常情况10分钟响应。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专业陪护”协作机制,推出免费接送住院、免费基础护理、免费康复指导。组建由持证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服务团队,累计为60余个家庭(个人)提供个案帮扶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多维保障,筑牢服务实施根基。安陆市民政局通过社会救助服务监管平台,实现服务过程全记录、质量评价全留痕。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由民政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飞行检查。印发《服务类社会救助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明确服务类救助标准。建立“基本救助+专项服务”资金保障机制,2023年以来统筹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其中80%定向用于服务类项目。鼓励低保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按需提供护理补贴。实施“社工人才倍增计划”,全市持证社工从12人增至220余人。发展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队3支,累计开展敬老助老慰问等活动数十场,丰富老年人个性化生活。

经过两年多探索,安陆市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即救助方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发现”,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主动识别潜在救助对象536人;服务供给从“单一发放”转向“多元供给”,形成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数十项服务清单;质量管控从“粗放管理”转向“精准施策”,建立涵盖服务标准、过程监管、绩效评估的完整闭环体系,困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来源:安陆市民政局

通讯员韩伟红  “多亏智能监护系统及时报警,我才捡回一条命!”3月16日,在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里,特困独居老人张某感慨道。从突发疾病智能预警到专业陪护住院治疗,再到上门康复指导,对张某的救助过程是安陆市实施社会救助改革的缩影。

近年来,安陆市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建立起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临时救助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多层次救助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救助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服务”转型升级。

创新机制,构建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格局。安陆市建立“四方协议”责任链条,实施政府、服务机构、监护人、服务对象四方签约机制,明确各方权责边界。通过建立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将全市3000余名特困人员、1200余名重病重残低保对象的照料责任精准到人,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照料护理费分账发放,确保服务责任与资金保障同步落实。打造分级分类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救助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建立四级护理标准:特级护理覆盖失能人员,提供24小时专业陪护;Ⅰ至Ⅲ级护理分别对应重度、中度、轻度照护需求。送医陪护承接单位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按需定级、动态调整”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为200余名住院救助对象提供精准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8.6%。创新绩效导向支付机制,建立“3+7”分段支付模式,项目资金30%用于服务启动,70%与绩效考核挂钩。设置服务质量“三色评价”体系,将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频次达标率等5项指标纳入考评,实现“优质优价”激励。

精准施策,提升民生服务温度。安陆市民政局构建“中心辐射+上门服务”网络体系,建成17个乡镇级日间照料中心、43个社区幸福食堂。对行动不便的200名特困人员实施“爱心送餐”工程,累计提供助餐服务6000余人次。建立特殊群体智能监控系统,为独居救助对象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异常情况10分钟响应。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专业陪护”协作机制,推出免费接送住院、免费基础护理、免费康复指导。组建由持证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服务团队,累计为60余个家庭(个人)提供个案帮扶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多维保障,筑牢服务实施根基。安陆市民政局通过社会救助服务监管平台,实现服务过程全记录、质量评价全留痕。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由民政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飞行检查。印发《服务类社会救助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明确服务类救助标准。建立“基本救助+专项服务”资金保障机制,2023年以来统筹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其中80%定向用于服务类项目。鼓励低保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按需提供护理补贴。实施“社工人才倍增计划”,全市持证社工从12人增至220余人。发展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队3支,累计开展敬老助老慰问等活动数十场,丰富老年人个性化生活。

经过两年多探索,安陆市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即救助方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发现”,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主动识别潜在救助对象536人;服务供给从“单一发放”转向“多元供给”,形成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数十项服务清单;质量管控从“粗放管理”转向“精准施策”,建立涵盖服务标准、过程监管、绩效评估的完整闭环体系,困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来源:安陆市民政局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