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四个字,关乎十四亿多人!

2025-04-02 09:05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这一新词引发广泛关注,也释放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的重要信号。“投资于人”应当如何投?翻开今年的“民生清单”,都有哪些新亮点、新部署?


新华网思客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出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第四期上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张倩,带我们寻找答案。


如果大家看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定会发现其中给出的明确信号,就是“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这是什么意思?一是要在老百姓的切实需求中寻找经济增长点,再就是要让经济发展充分服务于民生改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各种热门提案被大家称之为“良心提案”,这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民生提案”,比如遏制35岁就业歧视、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门槛、农村养老金和务农年限挂钩等。


这既是一种期盼、一种关注,也是一种趋势。像大家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新的回应,也给人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5年的民生部署到底有哪些亮点?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投资于人”“服务于民”。


1


“投资于人”应当如何投?


投资于人本质上是一种手段。“资”不仅是资金,也是资源。简单来说就是,钱要花在人身上,资源也要用在人身上。


图片

在天津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工作人员为顾客介绍补贴政策。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十项工作任务都直接或间接与民生相关。比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来降低消费成本,改善生活质量;还有,“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来扩大有效投资,而“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于民生需求。


另外,民生事业和民生产业相结合,也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彼此赋能的一项重点。


图片

老人在博览会上了解一款智能手杖。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讲,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像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智慧养老,都可以和银发经济联动起来。前不久,我国还牵头制定了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就表示,这回放心了,因为自己老的速度应该比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除了资金,投资于人还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各种资源在民生领域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九个任务,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专门单列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和我国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图片

宁夏西吉县职业中学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实训课程。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2024年,已经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本科生扩招。除此以外,还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说是覆盖各学段、考虑不同教育类型。这也是要告诉大家,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有未来。


2


“服务于民生”应该怎么做?

投资于人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成为2025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前段时间小红书上特别火的“中美网友对账”,有很多网友在感慨,这么一对账,发现中国大学的学费还真是友好,中国的医院看病还是放心。大家能在对账中有话说,而且说完了还能收获幸福感,这就说明,民生政策只要服务于民,老百姓一定能感受得到。


服务于民,最基础的肯定是要“托底”,要让人安心。


图片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川社区医院医生张伟红(前右)和同事在入户随访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解释,就是要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全国每年要新增社区医院500个以上,争取到2025年,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社区医院,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就看上病,看好病。


除了“托底”,服务于民更重要的是要“托举”,要让人有信心。


图片

一名司机在南京湖西街30号交通“宁小蜂”驿站里用餐休息。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现在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元了,关注新就业群体也是2025年就业政策的一项重点,尤其是要做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2024年,很多省市就已经试行由平台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缴纳保障费,而2025年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工作还要更大范围推行。


所以,民生领域的各种政策为的其实就是一个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无非是昂首有天地、回首有港湾,感受到千万灯火总有一盏为我而亮。


我们从来不回避民生事业任重道远,但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民生值得期待,人生同样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网思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这一新词引发广泛关注,也释放出宏观政策更加重视民生导向的重要信号。“投资于人”应当如何投?翻开今年的“民生清单”,都有哪些新亮点、新部署?


新华网思客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出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第四期上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张倩,带我们寻找答案。


如果大家看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定会发现其中给出的明确信号,就是“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这是什么意思?一是要在老百姓的切实需求中寻找经济增长点,再就是要让经济发展充分服务于民生改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各种热门提案被大家称之为“良心提案”,这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民生提案”,比如遏制35岁就业歧视、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门槛、农村养老金和务农年限挂钩等。


这既是一种期盼、一种关注,也是一种趋势。像大家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新的回应,也给人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5年的民生部署到底有哪些亮点?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投资于人”“服务于民”。


1


“投资于人”应当如何投?


投资于人本质上是一种手段。“资”不仅是资金,也是资源。简单来说就是,钱要花在人身上,资源也要用在人身上。


图片

在天津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工作人员为顾客介绍补贴政策。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十项工作任务都直接或间接与民生相关。比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来降低消费成本,改善生活质量;还有,“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来扩大有效投资,而“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于民生需求。


另外,民生事业和民生产业相结合,也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彼此赋能的一项重点。


图片

老人在博览会上了解一款智能手杖。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讲,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像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智慧养老,都可以和银发经济联动起来。前不久,我国还牵头制定了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就表示,这回放心了,因为自己老的速度应该比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除了资金,投资于人还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各种资源在民生领域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九个任务,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专门单列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和我国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图片

宁夏西吉县职业中学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实训课程。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2024年,已经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本科生扩招。除此以外,还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学位供给、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说是覆盖各学段、考虑不同教育类型。这也是要告诉大家,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有未来。


2


“服务于民生”应该怎么做?

投资于人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成为2025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前段时间小红书上特别火的“中美网友对账”,有很多网友在感慨,这么一对账,发现中国大学的学费还真是友好,中国的医院看病还是放心。大家能在对账中有话说,而且说完了还能收获幸福感,这就说明,民生政策只要服务于民,老百姓一定能感受得到。


服务于民,最基础的肯定是要“托底”,要让人安心。


图片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川社区医院医生张伟红(前右)和同事在入户随访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解释,就是要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全国每年要新增社区医院500个以上,争取到2025年,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社区医院,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就看上病,看好病。


除了“托底”,服务于民更重要的是要“托举”,要让人有信心。


图片

一名司机在南京湖西街30号交通“宁小蜂”驿站里用餐休息。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现在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元了,关注新就业群体也是2025年就业政策的一项重点,尤其是要做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2024年,很多省市就已经试行由平台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缴纳保障费,而2025年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工作还要更大范围推行。


所以,民生领域的各种政策为的其实就是一个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所期盼的,无非是昂首有天地、回首有港湾,感受到千万灯火总有一盏为我而亮。


我们从来不回避民生事业任重道远,但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民生值得期待,人生同样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网思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